

反内卷是2025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赢在策略,资本市场的核心主线之一,也是同期国家政策的重点发力方向。
结合上市公司三季报数据,国内哪些行业的反内卷成效最为突出?
判断成效的核心指标有两点:直观层面是行业价格告别内卷式竞争、出现底部反弹;终极层面则是企业实现盈利——毕竟反内卷的核心目标,是终结行业长期大幅亏损的困境,让企业具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。
基于“盈利改善”这一终极目标,结合万得资讯提供的中证35个二级行业三季报数据,有3个行业的反内卷成效最为显著,另有2个行业表现亮眼。下文将逐一解析这些行业的表现。
第一个成效最显著的行业,出乎不少人意料——钢铁行业。
从数据来看,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减少5.9%,说明行业需求并未大幅增长,甚至出现小幅收缩,产品销量并未提升。
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行业利润同比增长402%(即增长4倍),这一利润增速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。
销量未增而利润激增,充分印证了钢铁行业的反内卷已取得实质性突破,行业竞争格局改善带来的盈利弹性极为突出。
第二个成效显著的行业是建材行业赢在策略。
在房地产市场调整、基础设施建设节奏放缓的背景下,建材行业的表现同样超出预期。
数据显示,行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减少5.4%,规模呈现小幅萎缩态势,但利润同比增长39.8%(近40%)。
这一变化的核心逻辑的是: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、严控新增产能,在需求未明显扩张的情况下实现了供需关系优化,推动产品价格回升,最终带动利润大幅改善。
第三个令人意外的成效显著行业,是软件服务行业。
不同于钢铁、建材等传统行业,软件服务的内卷更多体现在“价格压制”上——过去长期以来,行业甲方多为垄断性平台企业或央企国企,具备强势定价权,导致软件服务价格被持续压低,甚至有“高科技IT领域中软件最不赚钱”的说法。
但三季报数据显示,行业营收同比仅减少1.9%(未出现大规模扩张,也未受AI、数字经济概念带动实现爆发式增长),利润却同比激增121%,利润增速在35个行业中仅次于钢铁。
这一变化背后,是软件行业的价值逐渐得到甲方认可,长期以来的价格压制困境得到缓解。
软件行业的转变,本质上是“隐性内卷”的破解。过去国有招投标中常见的“低价中标”模式,堪称行业内卷的“发动机”——企业为中标不断压低报价,最终导致全行业陷入“低利润甚至亏损”的困境。而当前利润的大幅增长,标志着行业定价逻辑正在重构,反内卷已初见成效。
除上述三个核心行业外,传媒和电气设备行业的反内卷表现也值得关注。
其中,传媒行业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,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.2%,实现了规模扩张;更关键的是利润同比增长41.2%,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,说明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下降,盈利效率显著提升,反内卷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电气设备行业(涵盖锂电池、储能、光伏等核心领域)的表现同样稳健。行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.3%,规模扩张幅度有限,但利润同比增长18.1%,企业盈利已呈现明显改善迹象。
尽管增速不及前述三个核心行业,但作为过去几年内卷较为严重的制造业代表,其盈利改善标志着行业竞争格局正在优化。
综合来看,2025年反内卷成效最显著的行业为钢铁、建材和软件服务——三者均实现了\"营收微降或持平但利润大幅增长\"的核心突破;传媒和电气设备行业则处于盈利改善的上升通道,反内卷成效同样值得肯定。
这些行业的变化,既印证了政策发力的有效性,也为后续反内卷推进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样本。
免责声明:以上任何内容均来源于市场公开信息,仅供您参考与学习观摩,该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产品的购买、抛售或持有的建议,不作为您做出可投资的依据,您应自主投资决策,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与损失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东兴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